一、标准概况
标准编号:T/CESA 1374-2024
标准名称:《算力中心 算力基础设施总体技术要求》
发布时间:2024年12月25日
实施时间:2024年12月25日
二、制定背景
当前,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蓬勃发展,深刻影响着全球经济发展格局,为我国提供了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机遇。AI作为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性引擎,持续突破应用边界,深度融入实体经济,成为重塑产业生态。2025年3月,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,持续推进“人工智能+”行动,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、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,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。在此背景下,加快推进“算力基础设施有序、规范建设”不仅是顺应全球科技发展趋势的战略选择,更是激发区域数字经济创新活力、构筑区域竞争新优势的重要路径。
因此由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归口,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牵头,联合国内算力基础设施领域链主企业、科研院所、运营单位等单位共同编撰本文件,填补了算力中心算力基础设施领域标准的空白。
三、主要起草单位和起草人
(一)主要起草单位
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、中科可控信息产业有限公司、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、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、曙光数据基础设施创新技术(北京)股份有限公司、中移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、中电长城科技有限公司、天翼云科技有限公司、超云数字技术集团有限公司、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、联想(北京)信息技术有限公司、北京忆恒创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、北京得瑞领新科技有限公司、曙光智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、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、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二研究所、中研益企(北京)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、荣联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、合肥先进计算中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、融科联创(天津)信息技术有限公司、宁畅信息产业(北京)有限公司、郑州大学、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、维谛技术有限公司、昆山超级计算中心、曙光数创电子设备科技发展(青岛)有限公司。
(二)主要起草人
李 斌、马庆怀、刘辉辉、王 楠、王挺进、刘 娜、陆 陈、陈 海、卜景德、刘晓蕾、孙国忠、戴 荣、黄建新、毛 峰、郑会平、丁张成、徐 欣、黄元峰、董少杰、孙翠锋、张鲁峰、谢贵超、白秀杨、孙 振、张 晶、刘 晶、刘 畅、郝京阳、崔吉顺、黄一周、刘朝宗、石文叶、孙博兴、赵 欢、董小海、李金峰、龚骁敏、王卫伟、张广彬、王向东、王 静、王 浩、陶 丹、刘广斌、杨 磊、王海岩、韩学磊、于 哲、聂 凯、姜金荣、白一頔、姚洪齐、王 斌、于一凡、苗长盛。
四、标准主要内容
(一)范围
本文件确立了算力中心算力基础设施总体框架,规定了算力基础设施的基础能力、平台能力、配套能力、管理能力方面的技术要求。
本文件适用于算力中心算力基础设施的设计、建设和运营。
(二)主要技术内容
主要技术内容包括了:
第5章总体框架:是算力基础设施的核心架构,由四大能力层构成,包括配套能力层、基础能力层、平台能力层、管理能力层。
第6章基础能力层:是算力基础设施的核心生产力,主要包括计算力、存储力、运载力。基础能力层的目标是为上层应用提供强大的数据计算能力、高效的数据处理能力和高速的数据传输能力。
第7章平台能力层:包含算力基础设施算力调度能力、平台软件能力和应用支撑能力,主要负责管理和调度基础能力层资源,以符合人工智能、高性能计算、AI4S等领域的数据、应用和服务的能力需求,构建一体化算力、算法、数据服务体系。
第8章配套能力层:包含绿色节能和风火水电配套基础设施能力。绿色节能保障算力基础设施具备先进的绿色低碳技术、满足绿色节能指标和符合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,风火水电配套为算力基础设施提供基本的配套运行环境,保障算力基础设施稳定、可靠、高效和持续运行管理。
第9章管理能力层:包含算力基础设施安全能力、运营能力、运维能力。安全能力是一个全方位的体系,实现数据高效流转和数据安全防护。运营能力指算力中心的运营服务、计量计费等能力。运维能力指对算力基础设施的日常管理和维护,以确保其正常运行。
五、标准实施的意义
(一)促进算力产业有序发展。算力基础设施团体标准的快速建立,有助力算力产业有序、规划、高质量发展;避免因标准规范的缺失,导致行业发展混乱无序。
(二)及时响应市场需求。新兴技术(如算力建设、人工智能等)发展迅猛,及时跟进技术更新速度,填补技术应用中的标准空白,确保行业有序发展。
(三)提升行业协同效率。算力基础设施团体标准的快速建立,可定义算力基础设施建设统一规范和建设思路,降低算力产业链企业协作成本,提升算力中心资源利用率。
六、实际应用情况
当前,基于本团体标准通用技术体系的算力基础设施已在国内落地超过10余座,充分验证了本标准的科学性、合理性与有效性。特别是国家超算乌镇中心、西部(重庆)科学城先进数据中心、合肥“巢湖明月”先进计算中心、青岛“海之心”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更是本标准在国内应用落地的最佳实践。